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2019大丰收

    信息发布者:万物生
    2019-01-29 23:49:27   转载
     2018年我国蔬菜市场价格运行平稳,总体符合季节性波动规律,但秋冬蔬菜在稳中上涨期出现逆势大幅下跌。农业农村部全产业链蔬菜信息分析预警团队以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格和各省全产业链蔬菜信息分析数据为基础,着重分析2018年蔬菜市场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对2019年蔬菜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蔬菜供需后市对策。


    2018年我国蔬菜市场运行分析


    2018年我国蔬菜市场运行整体平稳,价格波动符合“V”形季节性规律,但秋冬出现逆势下行,“翘尾”推迟,上涨乏力。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分别为:


    根类菜包括白萝卜、胡萝卜;

    茎类菜包括洋葱、莲藕、大蒜、生姜、马铃薯、莴笋;

    叶类菜包括菠菜、大白菜、大葱、韭菜、芹菜、生菜、甘蓝、普通白菜(小油菜);

    花类菜包括花椰菜、蒜薹;

    果类菜包括冬瓜、扁豆、黄瓜、南瓜、茄子、青椒、番茄、西葫芦;

    菌类菜包括平菇、香菇。


    2018年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年均批发价每千克3.93元,同比上涨5.1%,较近5年平均水平上涨2.3%。


    点击图片看大图

    ▲图1、2014-2018年我国蔬菜价格走势,纵坐标为平均价格,单位:元/千克。黑色折线为2018年价格,橙色折线为2017年价格,蓝色折线为2016年价格,红色折线为2015年价格,紫色折线为2014年价格。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从月度走势来看(图1),



    2018年1~2月,受2017年蔬菜整体低价及“双节”消费拉动,蔬菜市场价格由较低水平大幅升至全年高点,2月平均菜价每千克4.88元,较近5年同期均价上涨3.0%;

    之后随天气逐渐转暖,蔬菜价格呈现季节性回落态势,环比连续下跌,同比保持高位;

    入夏以后,受全国大范围高温多雨和台风、强降水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蔬菜价格较常年偏高,连续5个月创近10年同期新高,成为2018年蔬菜产业市场价格运行的最大特点,其中9月蔬菜价格达全年次高。

    一般来讲,秋冬蔬菜价格在短期小幅回落后将继续保持高位,然而2018年10月中下旬蔬菜价格回落速度骤然加快,至11月中下旬补偿性下行至近年较低水平,下跌持续时间长、下跌幅度大,呈现明显的反季节波动现象,成为2018年蔬菜产业市场价格运行的另一特点。

    11月平均菜价每千克3.52元,环比下跌13.5%,跌幅较10月扩大了7.9个百分点,同比基本持平,比2016年下跌15.7%,比近5年同期均价下跌1.7%,除冬瓜、南瓜和韭菜等少数品种价格环比上涨外,各大类蔬菜价格均不同程度下跌,叶类菜和花类菜平均跌幅超过20%,根类菜和果类菜平均跌幅超过10%,菌类菜、茎类菜平均跌幅较小,分别为8.6%、5.9%;冬季上涨期相应推迟,且上涨空间有限。



    ▲2015年1月-2018年11月叶菜类和果菜类价格走势(单位:元/千克)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下同。





    ▲2015年1月-2018年11月根类菜、茎类菜、花类菜价格走势





    ▲2015年1月-2018年11月大蒜、大葱、生姜、土豆价格走势



    ▲2015年1月-2018年11月菌类菜价格走势 


    1、生产供应总体充足,不利天气引发逆势波动


    (1)蔬菜生产规模稳定增长,并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 


    2018年我国蔬菜生产规模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统计,2008~2017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从2.68亿亩上升到3.47亿亩,年均增速2.9%;蔬菜总产量从5.92亿吨上升到8.17亿吨,年均增速3.6%。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特别是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六大传统优势区域集中度进一步增强;蔬菜生产的安全性、生态性、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集约化和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据预测,未来10年我国蔬菜面积趋于稳定,产量增长逐步趋缓,蔬菜生产在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平衡宽松状态。


    (2)蔬菜价格前期高位运行,后期逆势下跌 


    在蔬菜产能整体增加、供应充足的情况下,2018年蔬菜市场运行出现的逆势波动,主要是由天气引发的一系列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前期高价运行,刺激种植面积扩大。


    2018年春末夏初,全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多雨天气,部分主产区遭遇洪涝、地质灾害,对蔬菜生长、采摘和运输的影响比往年大,蔬菜价格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5月,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千克3.54元,是10年来仅次于2016年的同期历史高价;

    6月,虽然季节性下跌,但每千克3.46元的价格创10年来同期新高;

    7月菜价开始季节性回升,8月山东潍坊等蔬菜主产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台风及暴雨洪涝灾害,蔬菜生产和流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三季度蔬菜价格高位上涨。


    在前期菜价较长时间处于较高价位的驱动下,菜农生产积极性普遍提高,再加上一些地方加大蔬菜生产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了菜农种菜热情,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较多。


    全国“北运菜”生产大市广东省湛江市,北运主要品种辣椒2018年种植面积明显增加,据广东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数据,徐闻、雷州、遂溪、廉江4县市区辣椒总种植面积51万亩,其中徐闻10.5万亩,同比增加3.1%;雷州16.5万亩,同比增加10.0%;遂溪19.5万亩,同比增加3.2%;廉江6万亩,同比基本持平。


    据10月底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数据,青花菜、南瓜、冬瓜、花椰菜、洋葱、扁豆等蔬菜在田面积同比增加15%左右。


    二是入秋以后天气较好,提升了蔬菜单产水平,利于集中上市。


    入秋之后,天气状况总体向好,光热条件充足,没有发生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整体有利于蔬菜生产、上市和跨区域流通。


    广东省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冬季蔬菜供应主产地广东粤西地区,以北运辣椒闻名的广东遂溪县2018年辣椒产量约50万吨,单产同比增加35%以上。同时,夏季高温强降雨推迟种植的秋季蔬菜在11月集中上市,比往年晚1个月左右,与部分提前上市的冬季蔬菜叠加,短期内增加了蔬菜市场供应量,加剧了价格下跌。


    2、消费需求稳中略涨,产销对接更加活跃


    (1)蔬菜消费数量呈现上升态势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贫攻坚战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蔬菜生产供应量明显增加,其增加量远大于蔬菜需求增加量,所以蔬菜市场价格运行依然表现为供应宽松、价格低迷。2018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速,蔬菜生产与产业加速升级,同时推动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进而拉动蔬菜消费。


    (2)蔬菜销售路径日趋多元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以上海市为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蔬菜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如“中央厨房”、“电子商务”、“生鲜超市”等销售模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爆发出的活力越来越强。


    (3)蔬菜产销对接活动日益活跃 


    2018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举办了7场产销对接活动,开展了20多场品牌推介活动,近3000名经销商、采购商参与对接采购,现场签约金额超过190亿元,有效推进了初级农产品的商品化转变,对提升田头加工率和降低自损率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3、进出口量增长明显,中美贸易摩擦后续影响尚不明朗


    2015年以来,蔬菜贸易顺差超过水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优势农产品,蔬菜出口额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0%左右。蔬菜进口规模相对较低,进口额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0.5%左右,除辣椒、马铃薯(加工)和蔬菜种子等个别品类外,进口蔬菜对国内大市场局势影响有限。

    ▲图2、2018年1-10月我国蔬菜出口额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下同。



    ▲图3、2018年1-10月我国蔬菜进口额变化趋势。


    2018年1~10月累计,我国蔬菜出口量增额减,出口量累计902.04万吨,同比增加3.3%,出口额124.19亿美元,同比减少0.6%;进口量、额均增,进口量累计40.71万吨,同比增加105.0%,进口额6.61亿美元,同比增加53.1%(图2、3)。


    2012~2017年我国蔬菜贸易额持续上升,贸易顺差持续扩大;2018年1~10月累计,贸易顺差117.58亿美元,同比减少2.5%,预计2018年蔬菜贸易顺差将出现2012年以来第一次缩减,主要是优势品种出口偏弱和特色品种进口“抢跑”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1)出口品种格局基本不变,优势品种出口偏弱


    我国蔬菜出口优势品种包括蘑菇、大蒜、木耳、番茄、辣椒、生姜、洋葱、胡萝卜及萝卜等。出口额前10位之和占1~10月蔬菜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60%,前2位(蘑菇和大蒜)占比超过30%。其中,蘑菇及其初级产品(干、加工)为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动力,占蔬菜总出口额的22.3%,同比增加21.0%;2018年大蒜供给十分宽松,国内市场价格一直低迷,并受国际贸易局势走低的影响,出口弱行,且出口以低价产品为主,1~10月大蒜出口量同比减少5.8%,出口额同比减少58.0%。其他优势品种出口量涨跌互现、出口额同比整体略有上涨,但尚不能改变2018年传统优势品种出口整体偏弱的格局。


    (2)进口“抢跑”增长明显 


    我国蔬菜进口规模较大的品类为蔬菜种子,其次为马铃薯、辣椒、甜玉米、胡椒和豌豆等,整体规模不大,主要用途是种用、特色品种调节和加工。2018年,受国际经贸形势变化影响,蔬菜进口呈现明显的“抢跑”特点,贸易商备货、赶货意愿高涨,进口月度高峰前移约2个月,进口总量倍增。


    其中贸易形势变化最为突出的品种为辣椒,2018年1~10月累计进口额达2017年全年进口额的3倍,进口月度高峰集中在上半年。因为印度辣椒辣度高、成本低廉,从2017年开始我国辣椒进口量便大幅增加,进口总量较2016年增加19倍、进口总额增加8倍,而2018年还出现大量印度辣椒通过转口越南进入我国的情况,对国内干辣椒市场形成一定冲击。


    (3)中美贸易摩擦后续影响尚不明朗 


    2018年(截至10月)中国蔬菜对美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7.4%,较近5年同期平均占比高1个百分点,符合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对蔬菜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和后续变化仍不明朗。直观来看,对美优势出口品种如大蒜贸易规模明显缩减,1~10月累计对美出口量同比减少36.5%,出口额占对美蔬菜出口总额的比例由2017年的47.0%降至10.0%,出口额从2017年的3.63亿美元降至0.84亿美元,同比下降76.9%。


    2019年后市预测


    1、2019年蔬菜价格整体下行压力较大


    2019年蔬菜市场整体运行将符合常年规律,据世界气象组织信息预测,2018年冬季、2019年春季气温可能高于正常水平,预计此间若无重大气象灾害,蔬菜生产稳中有增、供应宽松的局面仍将保持,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工作相关措施可能对蔬菜加工需求的阶段性抑制影响,短期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综合考虑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预计2019年蔬菜均价或同比小幅下降,降幅2%左右。
     
    2、部分品种或出现反常波动 


    2018年由于部分蔬菜品种曾出现反季节趋势运行特征,出现“过山车”大跌大涨,2019年需要密切关注生长期及销售期长的耐贮蔬菜、均价较高的小宗品种蔬菜和种植省人工的“大路菜”的异常波动信号。


    如2018年第一季度天气情况整体良好,有利于蔬菜生产,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蔬菜“卖难”、“价低”的局面,尤其是生长期相对较长、相对耐贮存的果类菜,自2月以后开始季节性下跌,幅度大、延续时间长,至7月累计下跌52.0%,转而进入“夏淡”之后,高温多雨不利于蔬菜生长,多地受灾,果类菜反弹上涨幅度也较大,至10月累计上涨48.0%。


    大蒜价格经历了2017~2018年连续两年新蒜季的断崖大跌之后,库存达到高点,2018/2019年蒜季种植面积减少程度或低于预期,大蒜越冬情况及春夏生长期关键时点天气情况将成为2019年蒜价波动的重要因素,如果遭遇较强的“倒春寒”和高温多雨天气,蒜价或再次出现“蒜你狠”局面。


    2018年8月部分地区受灾以后,由于赶时间抢种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省工蔬菜如甘蓝、花椰菜、大白菜、菜豆等种植面积明显增大,据农业农村部580个蔬菜重点县监测数据,9月和10月菜豆在田面积同比上涨均超过30%,花椰菜超过15%,青花菜9月同比增加24.0%,10月增幅达67.0%,直接导致了这些品种11月价格大跌,而2019年很可能受低价预期影响,这几种蔬菜种植面积降幅增大,造成短期供应趋紧,“大路菜”变“高价菜”。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